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 上海 | 苏州 | 联系我们
内部导航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因素检
工作场所化学因素检测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检测
工作场所环境噪声检测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
空调系统检测
氡气浓度检测
洁净室检测
洁净厂房、洁净产品检测
 
最新更新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2年8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2年7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2年6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2年5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2年4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2年3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2年2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2年1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1年12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1年11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1年10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1年9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1年8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1年7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1年6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1年5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1年4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1年3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1年2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1年1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0年12月)
EHS环境安全法规总清单(2020年11月)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洁净厂房、洁净产品检测
 

药品GMP厂房

项目

A

风速

悬浮粒子数(静态、动态)

浮游菌(动态)

沉降菌(动态)

表面微生物(动态)

气流流型

照度

温度

相对湿度

噪声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静电

B

C

D

风量(换气次数)

悬浮粒子数(静态、动态)

 浮游菌(动态)

沉降菌(动态)

表面微生物(动态)

自净时间

照度

温度

相对湿度

噪声

静压差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臭氧浓度

气流方向

密闭性检测

静电

 

A

C

D

风速/风量(换气次数)

悬浮粒子数

浮游菌

沉降菌

自净时间

照度

温度

相对湿度

噪声

静压差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臭氧浓度

密闭性检测

静电

 

 

电子工业厂房

 

项目

 

风量(换气次数)或风速

静压差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悬浮粒子数

气流流型

温度

相对湿度

噪声

照度

自净时间

密闭性检测

臭氧浓度

隔离检漏

静电

 

 

药品包装材料厂房 

 

项目

   

●风量(换气次数)或风速 

●悬浮粒子数 

●浮游菌 

●沉降菌 

●自净时间 

●照度 

●温度 

●相对湿度 

●噪声 

●静压差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臭氧浓度 

●密闭性检测 

●静电 

 

 

无菌医疗器械厂房 

 

项目

   

●风量(换气次数)或风速 

●悬浮粒子数 

●浮游菌 

●沉降菌 

●温度 

●相对湿度 

●静压差 

●照度 

●噪声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臭氧浓度 

 

 

医院洁净手术室 

 

项目

   

●风量(换气次数)或风速 

●悬浮粒子数 

●浮游菌 

●沉降菌 

●温度 

●相对湿度 

●静压差 

●照度 

●噪声 

●自净时间 

●最小新风量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生物安全实验室 

 

项目 

  

●风量(换气次数) 

●悬浮粒子数 

●温度 

●相对湿度 

●静压差 

●照度 

●噪声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密闭性检测 

●气流流向 

●排风口风速 

 

 

保健食品GMP厂房

 

项目 

 

●风量(换气次数)或风速 

●悬浮粒子数 

●浮游菌 

●沉降菌 

●照度 

●温度 

●相对湿度 

●静压差 

●噪声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臭氧浓度 

●自净时间 

 

 

化妆品/消毒产品厂房

 

项目 

  

●风量(换气次数)或风速 

●悬浮粒子数 

●浮游菌 

●沉降菌 

●照度 

●温度 

●相对湿度 

●静压差 

●紫外强度 

●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 

●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噪声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臭氧浓度 

●自净时间 

 

 

动物实验室

 

项目

 

●风量(换气次数) 

●气流速度 

●静压差 

●悬浮粒子数 

●温度 

●相对湿度 

●沉降菌 

●噪声 

●照度 

●氨浓度(动态) 

 

 

兽药生产厂房

 

项目

  

●风量(换气次数)或风速 

●悬浮粒子数 

●浮游菌 

●沉降菌 

●照度 

●温度 

●相对湿度 

●静压差 

●噪声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臭氧浓度 

●自净时间 

 

 

饮用天然矿泉水生产厂房

 

项目

 

●风量(换气次数)或风速 

●悬浮粒子数 

●浮游菌 

●沉降菌 

●照度 

●温度 

●相对湿度 

●静压差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灭菌柜性能验证

 

湿热灭菌器             干热灭菌器               隧道烘箱

●温度探头比对         ●温度探头比对           ●温度探头比对

●空载热分布           ●空载热分布             ●空载热分布

●装载热分布           ●装载热分布             ●装载热分布

●装载热穿透           ●装载热穿透             ●装载热穿透

●生物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

●压力                 ●风速                   ●风速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悬浮粒子数             ●悬浮粒子数

                                                ●噪声

1、温度探头比对

将校准过的探头与该设备内部的温度探头绑在一起,进行比对,设备显示的温度与温度验证仪检测的温度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空载热分布

在设备空载的情况下,确认灭菌保温段冷、热点温度及其所对应的位置,腔室内的温差极值。

将经过校验的温度探头编号,通过设备的验证接口放入灭菌室内。加热介质进口处与设备自身温度探头处必须各方一根探头。将腔内合理分成几个平面,其余温度探头均匀地放在腔内各处。各温度探头均悬空放置,不与金属表面接触。

按预定的灭菌程序进行灭菌,设定采样间隔,采样时间不小于灭菌柜的工作周期,包括升、灭菌、降温过程,启动灭菌柜,在空载运行状态下进行热分布测定,连续运行3次,以确认灭菌过程中的重现性。

3、装载热分布及热穿透

装载热分布是指有装载物品下,探头是放于物品外去测温,看物品外的温度变化,考察设备灭菌参数的准确性。

装载热穿透的放置方法和跟装载热分布一样,只是温度检测探头的位置不一样,装载热穿透是把探头放置于盛满物品内部紧固,用于探测物品内温度。

两个方法都是在装载情况下,确认灭菌保温段冷、热点温度及其所对应的位置及F0或FH值。探头布点及运行程序都与空载热分布一样。

4、生物指示剂试验

验证设备在满载热穿透生产条件下除菌效果达到了规定的标准,证明灭菌柜灭菌的有效性,保证物品无菌水平。

将生物指示剂和被灭菌物品一起放置在灭菌柜内,均匀分布在温度探头附近。生物指示剂试验与满载热穿透验证同时进行。

灭菌完毕,将指示剂放于相对应生物指示剂要求培养温度培养,并设置一支未经消毒生物指示剂作阳性对照。经培养后,观察颜色变化。

5、风速、高效过滤器检漏、悬浮粒子数及噪声

检测方法同洁净室综合性能检测方法。

 

生物安全柜

 

 项目  

●悬浮粒子数

●浮游菌

●照度

●噪声

●下降气流流速

●流入气流流速

●工作窗口气流模式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检测方法简介

1、高效过滤器完整性

a)运行安全柜的风机和灯,去掉过滤器的散流装置和保护盖。安放气溶胶发生器,将气溶胶导入安全柜,产生均匀分布的高效过滤器上游气流。

b)打开气溶胶光度计,进行调整;对含有气溶胶的高效过滤器上游气流进行测试,至少应有20ug/L PAO 。

c)光度计探头在过滤器下游距过滤器表面不超过25mm,以小于50mm/s的扫描速率移动,使探头扫测过滤器的整个下游一侧和每个组合过滤片的边缘,扫测路线应略微重叠。

 

2、噪声

a)打开安全柜的风机和照明灯,在安全柜前面中心水平向外300mm、工作台面上方380mm处测量噪声;

b)关闭安全柜的风机和照明灯,如果有室外排气风机,让其继续运行,在相同位置测量背景噪声;

 

 

3、照度

a)在工作台面上,沿工作台面两内侧壁中心连线设置照度测量点,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00mm,与侧壁最小距离为150mm;

b)关掉安全柜的灯,从一侧起依次在测量点进行背景照度测量。平均背景照度应在110lx±50lx;

 

4、下降气流流速

在工作区上方高于前窗操作口上沿100mm的水平面上确定测量点位置,多点测量穿过该平面的下降气流流速;

a)测量点等距分布,形成的正方形栅格不大于150mm×150mm,测试点最少应有3排,每排最少应有7个测量点;

b)测试区域边界与安全柜的内壁及前窗操作口的距离应为150mm。

 

5、流入气流流速

测量排气气流流速确定流入气流流速(适于Ⅱ级A1、A2型安全柜)

a)用热式风速仪多点测量穿过排气过滤器面的气流流速,测量点为不大于100mm×100mm的栅格点,边界点距过滤器边缘100mm,测量面与过滤器面的距离约100mm;

b)计算各测点排气流速平均值即为平均排气流速(m/s),平均排气流速乘以排气面积(m2),得到排气流量(m3/s);

c)排气流量(m3/s)除以前窗操作口面积(m2),得到平均流入气流流速(m/s);

 

6、工作窗口气流模式

6.1下降气流测试

    烟雾沿着工作台面的中心线,在前窗操作口顶端以上100mm的高度,从安全柜的一端到另一端。

6.2观察窗气流测试

烟在观察屏后25mm、前窗操作口顶端以上150mm高度从安全柜的一端到另一端。

6.3前窗操作口边缘气流测试

    烟在安全柜外大约38mm处沿着整个前窗操作口的周边经过,特别应注意角落和垂直边缘。

7、悬浮粒子数、浮游菌

具体检测方法同洁净室综合性能检测方法。

 

洁净工作台

 

 项目  

●风速

●悬浮粒子数

●浮游菌/沉降菌

●照度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噪声

●气流流型

 

1、风速

a)在主过滤器或扩散板下游10cm处的平面的面积分成不得少于十二等分的面积,各面积中心点即为风速测点。但各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5cm;

b)将各测点风速值计算出截面风速算术平均值及风速均匀率。

 

2、悬浮粒子数

a)吸风处的浓度(对于≥0.5um的粒子)不得小于35000粒/L;不能满足宜在吸风处发多分散气溶胶;

b)在距主过滤器或整流格栅出口250mm的平行断面的中心处连续测试5次,求其平均值,采样量不得小于1L。

  

3、沉降菌

将装有营养琼脂的j90mm培养皿置于工作台操作界面上,测量点按悬浮粒子布置,暴露0.5h后,盖上皿盖,取出培养皿在30℃~35℃的环境中培养48h。用肉眼计数可见的细菌集落,取其算术平均数。

 

4、照度

测点布置在洁净工作台横向的中心线上,均匀布置三点,取算术平均数作为洁净工作台的照度。

 

5、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向高效过滤器上游侧发气溶胶,同时用气溶胶发生器在下游侧距高效过滤器出口约2.5cm处进行扫描巡检。扫描速度≤5cm/s。当下游侧浓度与上游侧浓度的比大于0.01%时,则认为有明显泄露。

 

6、噪声

洁净工作台的噪声测点应布置在工作台中心,距台面前沿20cm处,高度为110cm(相当操作人员坐着的耳部位置)。其他局部净化设备的噪声测点应布置在距设备主要表面几何中心的水平距离100cm,高度为150cm。宜四面各测定一次,取四点算术平均值。

 

7、气流流型

a)垂直气流试验

烟雾位于前窗内侧150mm,高度为300mm处从一侧壁板移动到另一侧壁板操作区内,洁净工作台的垂直下降气流在均流板下部均呈现下降模式,无向上气流。

烟雾位于前窗内侧操作区1/2深度,高度为300mm处从一侧壁板移动到另一侧壁板操作区内,洁净工作台的垂直下降气流在均流板下部均呈现下降模式,无向上气流。

烟雾距操作区后侧壁板150mm,高度为300mm处从一侧壁板移动到另一侧壁板操作区内,洁净工作台的垂直下降气流在均流板下部均呈现下降模式,无向上气流。

b)水平气流试验

烟雾位于前窗内侧操作区1/2深度,高度为300mm处从一侧壁板移动到另一侧壁板操作区内,洁净工作台的水平气流在散流孔前侧均呈现向外模式,无向内气流。

 

FFU层流罩和洁净取样车

 项目  

●风速

●悬浮粒子数

●浮游菌

●表面微生物

●照度

●气流流型

●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噪声

 

1、风速

 

a)垂直单向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距地面0.8m的无阻隔面(孔板、格栅除外)的水平截面,如有阻隔面,该测定截面应抬高至阻隔面之上0.25m;

b)水平单向流洁净室取距送风面0.5m的垂直于地面的截面,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应大于1m,一般取0.3m;

c) 测点数应不少于20个,均匀布置。

 

2、悬浮粒子数

 

a)采样点数选择可按下公式计算。     NL=A0.5

式中 NL—最少采样点;

A—洁净室或被控洁净区的面积(m2)

单向流情况下,面积A可以认为是垂直于气流方向上的横截面积;

b)任何洁净区内取样点应不少于两个;除受洁净区的设备限制外,取样点应在整个洁净区均匀布置;

c)在一个区域内应最少取样五次,取样点一般布置在距离地面0.8~1.5m之间或操作平台高度;

d)尽量避免在回风口附近取样,而且测试人员应站在取样口的下风侧。

 

3、浮游菌

 

a)采样点数目对上面悬浮粒子采样点数。采样量1000L,每个点一般采样一次。

b)除受洁净区的设备限制外,取样点应在整个洁净区均匀布置;取样点一般布置在距离地面0.8~1.5m之间或操作平台高度;

c)尽量避免在回风口附近取样(距离1m以上),且测试人员应站在取样口的下风侧尽量少走动。

d)采样完成后,培养皿在30℃~35℃的环境中培养48h。用肉眼计数可见的细菌集落,取其算术平均数。

 

4、表面微生物

 

a)对于洁净室内围护结构、设备等表面的微生物采样,应采用无菌棉试子擦抹法,当表面很大,硬且平时,也可采用接触皿法。

b)用规格板标定出面积为25cm2的区块,对于围护结构,每面结构不少于4块,对于设备,每件不少于2块。

c)将无菌棉试于含10ml稀释液试管中浸湿,于管壁上挤干后,对一区域擦抹采样,横竖往返8次。每一区块使用1根无菌擦拭。采样后,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试采样端剪入原稀释液试管中,经电动混匀器震荡20s或在手掌震打200次。

d)去含菌液体1.0ml,以琼脂灌注法接种平皿,每个样本接种2个平皿,于(35~37)℃培养箱中培养(24~48)h后计数。

e)必须将本次检测所用的稀释液、棉试子、培养基等留样做阴性比照。

f)菌数平均数取到小数点后1位。

 

5、照度

 

测点平面离地面0.8m,按1m~2m间距布置,30m2以内的房间测点距墙面0.5m,超过30m2的房间测点距离墙面1m。

 

6、高效过滤器(PAO)检漏

 

a)被检漏过滤器必须已测过风量,在设计风速的80%~120%之间运行。

b)在风机吸入端或这些过滤器前方支干管中引入检漏用气溶胶,并立即在受检过滤器的正前方测定上风侧浓度。上风侧气溶胶浓度宜达到(20~80)ug/L。

c)上游尘源浓度达到要求后,在下方对被检过滤器整个断面、封胶头和安装框架间进行扫描。

d)对于光度计检漏法确认过滤器局部渗漏的标准透过率为0.01%,超过即为漏点。

 

7、噪声

 

测点距地面高1.1m。洁净室面积在15m2以下者,可只测室中心1点;面积在15m2以上,除测室中心1点外,应再测对角4点,距侧墙各1m,测点朝向各角;测点高度距地面1.1m。

 

8、气流流型

 

a)布置测点:垂直单向流洁净室选择纵、横剖面各一个,以及距地面高度0.8m、1.5m的水平面各一个;水平单向流洁净室选择纵剖面和工作区高度水平面各一个,以及距送、回风墙面0.5m和房间中心处等3个横剖面,所有面上的测点间距均为0.2m~1m。

b)在各个测点用雾化器根据布点位置进行发烟,在被测平面上移动发烟器,测试者目视观察随气流运动的烟雾变化情况。并用数码设备摄像记录测试情况。

 

压缩空气质量

 项目

 

●水份含量

●含油含量

●悬浮粒子数

●浮游菌

●CO含量

●CO2含量

1、压缩空气水分含量

开启压缩空气系统,稳定运行一段时间30分钟,将相应的水蒸气检测管插入压缩空气质量检测仪,每个压缩空气使用点均需在检测前放气约10分钟。再一次与压缩空气质量检测仪连接,开通压缩空气,流速4L/min和采集时间2.5min。水蒸汽检测管包含一个黄色显示层,如有水蒸气存在显示层变色为红棕色。

 

2、含油量

将压缩空气质量检测仪连接至各使用点,用压缩空气冲压缩空气质量检测仪至少3分钟(流速4L/min)后,最大程度的将油盒推入适配器。进行测量,测量持续时间为5分钟,移走油盒的保护膜读取油的浓度。

 

3、一氧化碳含量

(1)调节流量至0.2L/min(通过减压阀调节压力至3bars±0.2 bars后,流量已自动设定)。

(2)利用开管器折断检测管两端。

(3)将检测管快速插入通道中,箭头方向为通气方向并立即打开计时表。

(4)测量持续时间5min,关闭压缩空气阀,将检测管从通道中拿出。

(5)读取棕绿色变色的整个长度。

 

4、二氧化碳含量测试

同一氧化碳测试方法,颜色变化:白色→紫罗兰色。

 

5、悬浮粒子测试

粒子计数器开机预热5分钟再用软管将采样口与自净口连接自净,将(经酒精棉擦拭消毒)高压分离器连接压缩空气采样点,用气体吹一段时间,使其稳定,粒子计数器自净好后,将采样口连接高压分离器进行采样。调节流量,设定采样周期。按打印键,打印指示灯亮,表示检测周期结束后,可自动打印出测量结果。

 

6、浮游菌测试

将(经酒精棉擦拭消毒)高压分离器连接压缩空气采样点,用气体吹一段时间,使其稳定,浮游微生物采样器消毒后连接高压分离器进行采样,设定采样周期(其周期根据洁净度级别来设定)。采样完毕后将培养基平皿标明记号,将培养基平皿放置培养箱中培养(30℃~35℃)至少48h,培养结束后,统计菌落数。

 

真空冷冻干燥机性能验证项目

 

项目

干燥箱搁板制冷速率试验

搁板温度的均匀性试验

在位灭菌试验

噪声试验

冻干机的真空泄漏率试验

水汽捕集器捕水能力试验

 

1、干燥箱搁板制冷速率试验

接通水阀,打开电源开关,当搁板温度调整到20℃时开始计时,降至-50℃时,查看此过程所用时间。

 

2、搁板温度的均匀性试验

 

在每层搁板的任意位置放置五支接触面为平面、精度为±0.1℃的温度传感器,关闭干燥箱的门,启动机器加热至50℃,保温30min,观察各探头所显示的温度计算温差,再将机器制冷至0℃,保温30min,观察各探头所显示的温度计算温差,再继续讲机器制冷至-50℃,保温30min,观察各探头所显示的温度计算温差。

 

3、在位灭菌试验

 

经清洗后的干燥箱,再将嗜热芽孢菌芽孢制成的生物指示剂放置于干燥箱内各层搁板上,当温度升至121℃,压力达到0.11MPa时,保温30min将生物指示剂取出,直接放于56℃~60℃培养24~48h。之后取出根据颜色反应判断灭菌效果,培养后取出应保持紫色为灭菌合格;若变黄色则判为灭菌不合格。

 

4、噪声试验

 

测量点位置沿冻干机周边布置,一般取设备正面、后面、两侧面共四个位置作标准测量点位置。周边每隔5m左右的间距增加一个辅助测点位置,相邻两测量点位置的噪声测量值之差大于5dB(A)时,应在量测量点位置之间增加一个辅助测点位置。

测量点距地面的高度为1.55m±0.0075m,距冻干机周边的水平距离为1m。

 

5、冻干机的真空泄漏率试验

 

当干燥箱、水汽凝结器内压力达到5Pa,关闭隔离阀真空泵保压30min后,记下真空表数值,按下式计算真空泄漏率。

真空泄露率=(X-5)×V/(30×60)  ≤0.025Pa﹒m³/s

式中:X  ---保压30min后干燥箱内的真空压力,Pa;

      V---干燥箱内的净容积,m³

 

6、水汽捕集器捕水能力试验

 

将11kg/㎡的水装入专用不锈钢盘,使每只不锈钢盘的水量相等,放入干燥箱搁板进行制冷。当干燥箱温度达到-50℃时,水汽凝结器开始制冷,当其温度达到-60℃时,启动真空泵,使水升华,24h后称出盘中的剩余水量并计算捕水能力。

 

培养箱/冰箱/冷库

项目

 

●温度探头比对

●温度均匀性试验

●开门试验

●断电试验

1、温度探头比对

 

将校准过的探头与该设备内部的温度探头绑在一起,进行比对,设备显示的温度与温度验证仪检测的温度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温度均匀性试验

 

验证稳定性试验箱各点温度在规定时间内是否能维持在要求温度范围之间。

a.将经过校验的温度探头编号,均匀分布在试验箱腔内。

b.按照验证系统操作规程进行验证操作,设定采样间隔,计算一定时间内冷、热点平均温度与腔内平均温度之间的差值并予以记录。

 

3、开门试验

 

打开试验箱门连通外界5min后关闭,验证试验箱内温度经多久能再次维持在要求温度范围之间。

a.稳定性试验箱门打开5min后关闭;

b.探头分布:同温度分布。

c.开启程序,按自动程序运行。运行过程中,验证系统记录各点温度数据,以检查其稳定性。

 

4、断电试验

 

该试验箱断电后,验证试验箱内温度能维持在要求温度范围内多久。

a.断开培养箱电源

b.探头分布:同温度分布

c.测试过程:开启程序,待设备稳定运行后,断开试验箱电源,验证系统记录各点温度数据。

 

臭氧发生器

项目  

●验证达到合格浓度时间

●验证合格浓度保持时间

●验证消退浓度时间

(1)关闭空调送风系统,并关闭新风和直排风。

(2)在静态情况下,开启臭氧发生器,将臭氧分析仪放置在被测房间内,开启仪器待系统平衡后离开房间,并记录开启时间。经过一定时间后,检测员进入被测房间观察臭氧浓度,待浓度达到合格浓度时,记录时间。

(3)验证合格浓度保持时间:在被测房间监测一定时间,记录浓度。并观察其浓度是否会降至合格浓度以下。

(4)验证消退浓度时间:全部房间验证结束后,关闭臭氧发生器,打开新风和直排风,记录房间臭氧浓度降至安全浓度时所需时间,关闭仪器电源离开房间。

 

友情链接: | EHS环境安全法规网 | 企业常用法规及条款精选 | EHS评价咨询事业部

EHStesting 环境安全检测网  
上海总部:上海市松江区新桥申光路178号  电话:021-64138011 34121020 57659358 64885681  传真:021-23025056   邮箱:ehsservice@163.com  

苏ICP备17005378号-1